賽特公司率先實施市場化運作,一季度經營初見成效
賽特公司認真落實董事長在中層干部會議中的講話內容,針對三個事業部不同個體,實行了市場化運作,經過三個月的運行,初見成效。
①安裝事業部,利潤率3.03%,季度利潤指標150萬,完成率57.8%。
②加工事業部,利潤率6.93%,季度利潤指標32.5萬,完成率78.5%。
③鈑金事業部,利潤率15.63%,季度利潤指標57.5萬,完成率68%。
賽特公司內部市場化運作的主要措施:
1、縮小核算單位,實施市場化運作;
賽特公司2015年初施行以車間為主體,模擬獨立運營投入產出核算辦法,成立了安裝、加工、鈑金三個事業部,通過前期積累數據,對三個事業部進行利潤率考核。把銷售公司作為需求單位,對安裝事業部提出產品需求,安裝事業部根據銷售公司需求下發需求到采購科、加工事業部、鈑金事業部。鈑金事業部和加工事業部同采購一樣成為供應商,為安裝事業部提供原料。完全模擬市場化運營,切實提高了各部門協作和生產效率。
2、模擬超市采購模式,降低庫存;
①針對很多工件在公司加工后外協,返回后再加工造成成本浪費,降低效率的問題,公司針對類似工件采取成品供貨方式,提效率,降成本。加工事業部對外協工序全部采用“超市采購”模式進行管理,外協產品一律向含料成品方向靠攏,減少中間領料環節,省時省力。以四月份月度計劃為例,下達計劃232種,領料加工只有18種,其余全部為含料成品。現加工事業部除大件毛坯和鑄鋼(鐵)件外,其余加工件已完全含料成品加工。
②減少領料時間,精簡無效程序。
以前將計劃下達給供應商,供應商根據所接受的計劃到我公司領料加工,生產計劃員還得根據需要領料的產品下達對應的下料工單,手續繁瑣,供應商多次反應,領料時間往往大于加工時間。
現只需將計劃單下達給相關供應商,供應商根據計劃單的產品規格、數量、交期按時送達,將自主權充分下放給供應商。供應商也可根據實際情況,自主選擇相應的鋼材、毛坯戶,我公司只驗收送達成品產品,不指定戶,檢驗合格,符合使用要求即可。供應商反饋此舉給了他們更多空間,操作更加方便,節省時間,是雙方互利共贏的舉措。
3、探索內部承包制,激發工人積極性。
鈑金事業部和加工事業部在內部探索實行承包制,激發工人積極性。具體見附件《鈑金事業部用電考核辦法》,《加工事業部大平磨市場化協議》。
4、精簡人員,提高效率。
總之通過數據分統計2014年12月30日人數為381人,2015年4月30日人數為363人,人員減少18人,公司施行精兵簡政與市場化結合,不僅提高了各項工作效率,同時提高了各部門的產能。